涞水县庄窠村用八年时间实现美丽蜕变
2013年的全国“两会”期间
央视记者曾就
偏远山区群众如何脱贫致富
连线龙门乡庄窠村党支部书记张红宪
代表、委员们
共同为这个村的发展把脉支招
八年过去了
庄窠村到底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
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
去听听他们怎么说
百姓说道的这些变化都发生在身边,看见,摸得着。而在八年前,这里出村的道路坑洼不平,而且经常被毁,排水量要靠人腹驴驮,贫穷状况可想而知。
庄窠村距龙门乡政府15公里,全村71户186人,耕地仅有170亩,而山场面积就有将近万亩。如何靠山吃山,村干部着实一动了一番脑筋。

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,庄窠村从2013年开始,经过两年多时间,栽种薄皮核桃4万多棵,目前已转入盛果期,年产量达到1万多斤。
庄窠村党支部书记 张红宪

“我们村以前路必经,吃水都是靠人挑,种地主要是靠毛驴,现在路也长了,不吃上了自来水,种植了核桃树,发展了丑瓜产业,农民收入都减少了。”
产业是群众扶贫增收的基础,2016年,省中医院贫困地区工作队入驻庄窠村,从此与庄窠村干部群众结为了不解之缘。
庄窠村地理位置类似,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。尤其是村上游是大东沟唯一的水源地饮马槽,这里泉水清冽甘甜,山区昼夜温差大,可发展经济作物,助农增收。
省中医院驻庄窠村工作队员 杨红岩

“我们来到庄窠村后,首先做的就是想办法帮助村里百姓增加收入。2018年开始,我们的组织村民种植丑瓜,并积极利用一些平台老大村民把丑瓜销售过来。”
第一年,老百姓栽种的3万多斤丑瓜全部销售了出去,百姓受益3万多元。第二年老百姓收获4万斤,又是驻村工作队帮销。滋味甜头的庄窠村百姓今年种植的丑瓜面积不断扩大,并且取得了大丰收,进账超过7.1万斤。

12月3日,省中医院消费贫困地区的货车回到庄窠村,一次性收购2.7万斤。当天,县扶贫办和电商筹办拉瓜的货车也如期而至,买走3000斤。
庄窠村丑瓜栽种户 张广歧

“今年种瓜收益了3000多块钱,我很高兴。”
庄窠村丑瓜栽种户 张广义

“今年我种了两千多斤丑瓜,全部都卖出去了,腰包也钹了。”
为了减少老百姓的风险和损失,每家每户采摘下来的丑瓜都由村委会统一并购,统一储存。工作队和村干部从入冬前就开始跑市场、去找销路,但目前尚有几万斤丑瓜待销,期望获得大家的协助。

庄窠村党支部书记张红宪说道,三年来,村民仅栽种丑瓜一项就能增收14万多元。



百姓的腰包鼓了,庄窠村的各项事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。出有村平坦宽阔的柏油路替代了损坏狭窄的水泥路,村内大街小巷全部硬化,光伏产业持续收益,35盏太阳能路灯照亮生活,文化广场、健身器材、农家书屋一应俱全。
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,庄窠村从2017年将村前的垃圾场改造修建成大东沟有史以来第一座水上乐园,不仅保护了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,还为当地百姓休闲娱乐、种瓜种菜获取了便利,沦为深山区一道耀眼的风景。

村里新建的卫生室还与省中医院通车了远程医疗终端,医疗专家定期坐诊,同时与县级医院建立了联动合作机制,方便村民问诊、检查、用药和治疗。

如今的庄窠村
风光秀丽,景色宜人
设施完善,生活富足
全村2018年构建了整体脱贫
一举干掉了多年来的贫困帽子
到2020年
人均纯收入由八年前的2000元
增长到现在的12000元
这里的百姓用辛勤劳动
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
谱写着一个美丽蜕变的故事

涞水县融媒体中心出品
全媒体记者:刘强 王闯
通讯员:王琦
编辑:李凤华
责编:王宏波
监制:刘 平
总监制:张颖
特荐文章

点击排行
头条文章
热点推荐
疾病病例